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数字经济下灵活就业发展机制及趋势研究

数字经济下灵活就业发展机制及趋势研究

admin 1年前 973 0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在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现有产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我国劳动力市场受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平台经济零工经济、共享经济等各类新型经济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就业市场和工作模式也受到新经济模式的影响而不断出现变革趋势,灵活就业则以一种新的就业形态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中,灵活就业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数字化技术影响灵活就业

数字经济是一个不断演化的概念,随着生产要素变化、载体转变、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治理方式等各方面的变革,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

数字化技术颠覆传统,促进灵活就业形式多元化。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驱动的平台型就业使灵活工作模式更加多元,包括从事临时工、季节工、基于项目或任务的合同工等临时就业形式;通过自身知识或技能从事各类自由职业的就业形式,如自由撰稿人、独立中介服务工作者等;通过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的自雇型就业;通过各类创业创新平台实现众包就业、网店就业、创业就业等形式。

数智平台赋能拓宽应用场景,扩大灵活就业规模。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和互联网及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推动了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台经济是灵活就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经济载体形式,创造或衍生出新的经济活动或市场,不断拓宽灵活就业应用场景。平台型组织灵活用工规模往往比较大,由此带来大量的灵活就业机会。

数字化技术助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灵活就业内容多样化。数字经济新动能之所以能在整体上创造了大量的灵活就业机会,关键在于其产业融合功能与就业的联动效应。依托数字经济的灵活就业,既包括新就业形态的创造和创新,也有对传统用工方式的渗透和改造。如当前遍布“互联网+”的灵活就业类型,既包括数字产业化领域的自媒体作者、全媒体运营师、短视频创作者等,也包括产业数字化领域的外卖骑手、网约配送员、城市管理网格员等多种新职业。

数字生态拓宽灵活就业空间,同时造成群体技能出现分化。数字化背景下,平台经济与劳动者的关系不再是“企业-员工”,而是“平台-员工”,打破了传统组织边界,降低了市场进入壁垒和进入门槛,促进各类群体参与灵活就业,从而造成灵活就业群体技能的分化,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现象。个人的就业能力更多地体现在所掌握的技能上,传统的体力劳动者和新体力劳动者因为技能低、经验少,更容易受到冲击,这就要求灵活就业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以在就业市场站稳脚跟。

大数据算法分析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升灵活就业质量。互联网平台横向连接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企业,基于大数据的技术运算,通过对用工需求和供给的分析,得出最优对接方案快速响应,有助于促进现有岗位和求职者的匹配,减少资源浪费;同时,移动智能终端为发布和查找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的跨空间性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从而显著缩短企业搜寻时间以及求职者待业转岗时间,将灵活就业从业者安排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的工作岗位上,实现弹性管理,满足弹性需求,进一步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并帮助大量从业者获得收入。

数字化时代灵活就业发展趋势研判

数字经济促进参与主体网络化,灵活就业生态持续优化。数字经济时代强调的是范围经济,是在资源共享情况下,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和分工协作,这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经济所不同的。不同于工业时代的做大逻辑,数字经济时代的思路是做优逻辑。这种网络化模式通过重新打造多元化主体构成的生态系统,促进与产品生产和相关服务挂钩的价值网络中更多灵活就业机会的增加,以网络化方式为实现价值汇聚共赢提供了可能,从而持续优化灵活就业生态。

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加快,灵活就业模式向知识技能领域岗位纵深扩展。数字经济与新就业形态方兴未艾,在数字技术、智能化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态势下,产业活力不断释放,在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的同时,就业质量和结构不断优化。随着灵活就业需求从基础劳力型工作向更复杂的技术性、专业性工作延伸,数字经济时代下灵活就业的思路也要从扩展逻辑走向深耕逻辑,未来灵活用工模式的应用范围将从非技能型岗位向需要技术、能力、知识的岗位纵深。

新基建加快推进,灵活就业更加包容普惠。“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坚持效率效益与包容普惠并重,为实现包容普惠的就业带来更多可能。数据资源所具备的非排他性、可重复利用、可无限增长、可多人共享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具有数字素养的各类重点就业群体都有机会享受大量数据资源带来的价值增值。关注欠发达地区数字技术设施和互联网服务的覆盖、关注困难群体数字素养的提升、关注老年人使用智能网络应用的能力等,未来有助于催生公平和效率兼顾的包容性灵活就业新岗位、新职业。

数字化平台与灵活用工双向互动,就业韧性日益强化。当前,灵活用工主要集中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企业中,一方面,用工企业借助数字技术搭建平台,实现内部和外部数据的高效互联互通,推动用人模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创造出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就业打破岗位时空限制,脱离单位的就业人员逐渐增多,灵活就业蓬勃发展下,数字技术浪潮会产生更多短期性的工作,且通常是通过在线平台链接劳动者,使得企业用工发展趋势更加平台化,组织形态更加扁平化、平台化、网络化,用工流程更加简洁化,用工模式更加多元化。

灵活就业将是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就业形式,但不会全面取代传统就业。从数字经济以及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灵活就业未来并不会全面取代传统就业,以传统雇佣关系为特征的就业不会终结。一是目前我国劳动力总量已经减速进入下降通道,新成长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大幅减少,且生育率降低,老龄化加速。如果按照现有规模及年均增长速度计算,未来三十年灵活就业的规模都不会超过正规就业;二是重点就业群体高校毕业生受疫情影响更青睐进入体制内,部分灵活就业从业者渴望稳定工作的意愿仍然强烈。


相关文章

竞争机制催生灵活用工人员就业能力良性发展

竞争机制催生灵活用工人员就业能力良性发展

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主要是激励员工去追求卓越,而竞争其实是人员发展的动力,所以不光在职的员工需要竞争机制,灵活用工人员就业能力的提升,也是离不开竞争的。 灵活用工人员包括企业根据需要将某一项...

2020企业如何自救:通过灵活用工降低人力成本

2020企业如何自救:通过灵活用工降低人力成本

Q到了今天,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似乎已经能够看到胜利的曙光,但是大家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虽然各地陆陆续续有了复工的消息,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和没有停止的疫情让不少的企业陷入了困境。很多企业当下面对的最现实的...

如何解决超千万人数毕业生就业难题?灵活用工平台的精准调配方案

如何解决超千万人数毕业生就业难题?灵活用工平台的精准调配方案

高考结束,马上又迎来了毕业季,预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受疫情影响,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受到不小的冲击。疫情影响之下的不仅仅是应届毕业生,时代变...

【最新】关于印发《北京市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人员认定审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最新】关于印发《北京市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人员认定审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北京市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人员认定审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来源: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2024年11月21日)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  为加强就...

山东按下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促就业惠民生

山东按下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促就业惠民生

“我今年50多岁了,到企业找工作很难。听说市里建了一家‘零工客栈’,就想碰碰运气,没想到很快就找到适合我的岗位。”近日,家住潍坊市安丘市金桂园小区的住户张方国通过“零工客栈”找到工作,实现再就业。今年...

西湖区数字人才零工市场催生灵活用工新模式

西湖区数字人才零工市场催生灵活用工新模式

新闻导读日前,杭州市西湖区数字人才零工市场呈现火热景象,这个市场也日益成为当地一个非常重要的灵活就业服务载体。据悉,这个市场由西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导建设运营,常年为各类数字人才提供灵活的就业机...

满足特殊时期企业用工的平台——职由人灵活用工

满足特殊时期企业用工的平台——职由人灵活用工

2020庚子年,原本被称为“金鼠”年,但是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让每个人都离开了原有的生活轨道。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延缓企业复工时间等成为常见防控措施。在疫情笼罩下,工厂停产、门...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新规出台,对求职者有何利好?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新规出台,对求职者有何利好?

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29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的通知》,聚焦当前存在的虚假招聘、泄露求职者个人信息、就业歧视、违规收费等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