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兜底线织密网 稳稳托起人民的幸福——“十四五”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综述

兜底线织密网 稳稳托起人民的幸福——“十四五”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综述

admin 6小时前 7 0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十四五”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五年来,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社会保障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实施,世界上规模最大、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较好地发挥了人民生活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稳定器的作用。

进得来 兜得住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来自河南的徐先生在天津开网约车多年,“没在天津落户,但听说可以在当地参保了,就赶紧去街道登记一下。”徐先生高兴地说,“回头就在天津交社保,心里稳当多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十四五”以来,各地普遍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解决“参不了”的政策障碍。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参保,开展社会保险帮扶,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这是一份亮丽的民生答卷:目前,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3400多万人。

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四五”以来,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连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失业保险月人均待遇、工伤保险月人均伤残津贴逐步增长。

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新就业形态人员在烈日下工作、在风雨中奔波,他们的职业伤害保障问题广受社会关注。2022年7月,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试点范围包括北京、上海、四川等7个省份的曹操出行、美团、饿了么等7家平台企业。今年7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17个省份,同时将滴滴出行、顺丰同城等规模较大平台企业纳入试点。

平台就业相对灵活、流动性大,如何推动接单人员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制度设计给出解答:不以劳动关系为前提,不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重点抓住订单这个“牛鼻子”,按日参保、按单计费、月度缴费、总参总保。目前,在试点地区累计有超过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缴费参保。

为打通职业伤害保障服务痛点堵点,试点省份在职业伤害认定、经办时效、待遇支付等方面创新探索。形成“三合一”经办机制,将职业伤害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核定支付“三件事”合并为待遇给付申请“一件事”;依托商业保险机构参与职业伤害确认、待遇给付等业务环节;对事实清楚、资料齐全、不涉及劳动能力鉴定的案件“小伤快认、快支付”……

试点三年多来,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取得积极进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人社部将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扩大试点范围,把更多新就业形态人员纳进来,推进保障可持续。

多层次多支柱 满足多样化需求

制度体系逐步健全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事关亿万人民切身利益,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逐步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企业(职业)年金覆盖面扩大,基金规模不断积累,较好实现了基金长期稳健保值增值,补充养老功能逐步显现。目前,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7.5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增加4.02万亿元。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地区)先行实施。2024年12月,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如何开账户,缴费标准是什么?”“有哪些税收优惠?”2025年3月,各地人社部门火热开展“个人养老金 为您添保障”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一对一讲政策、面对面解疑惑,有群众表示要现场开户,为自己准备一份“退休礼包”。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平稳实施。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逐步完善,有效化解地区间基金结构性矛盾,促进了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合理流动。

失业保险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间,不断丰富保障内涵,新增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代缴生育保险费,为大龄领金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费,实施阶段性扩围保障政策,助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稳岗位促就业,延续实施失业保险降费率、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创新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激励劳动者提升就业技能……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不断拓展。

工伤保险为劳动者织密安全网。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省份推动工伤保险向职业劳动者广覆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就业人员也可参加工伤保险;湖南完善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等服务链条,解决早期康复介入不及时、临床与康复转诊转治相关政策衔接不顺畅等问题;京津冀全面深化工伤保险合作,三地工伤职工劳动能力初次鉴定可相互委托……工伤保险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保值增值 维护安全

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事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平稳运行。“十四五”以来,人社系统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体系,社保基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收支有结余,“十四五”以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基金支撑能力稳中有升。财政有投入,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后,中央财政补助金额持续增加,地方建立了财政投入长效机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投资有收益,稳步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目前投资运营规模2.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长远有储备,作为长期储备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3.22万亿元。

社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安全防线不容有失。“十四五”以来,人社部门以健全社保基金监管体系为主线,持续强化基金监管高压态势,全力维护社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开展专项整治,绷紧“责任弦”。2021年以来,人社部门持续开展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巩固提升行动、打击欺诈骗保行动等,持续排查整治基金管理风险隐患。同时,着力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

完善制度机制,织密“安全网”。2023年8月,国务院发布《社会保险经办条例》,明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2022年2月,人社部发布《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建立完善基金监督举报、约谈等制度机制,大力推进经办内控制度化、标准化,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保基金安全的制度“笼子”。

提升技防能力,筑牢“防火墙”。加强社保信息系统风险防控功能建设,精准识别、源头防控基金管理风险。内蒙古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重点,推动风险防控数字化转型,建立待遇资格数据服务平台,提高智能化风险识别处置能力。浙江构建并迭代升级“社保基金安全在线”应用场景,横向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探索社保基金安全数字化智治。

坚持协同共治,打好“组合拳”。湖北建立社保基金管理风险防控联席会议制度,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协同配合,发挥各自监管优势,把好基础数据关、政策执行关、资金安全关。山东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实行全链条强监管,对欺诈骗保等违法违规问题“零容忍”。

经办惠民 一卡通用

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十四五”以来,人社部门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通过服务升级,推动社保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从2023年开始,人社部每年在全国同步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深入社区、乡村、企业、校园,宣传与企业、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保政策,通过面对面宣传、点对点释疑,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通过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打造惠民生、暖民心的服务品牌。

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让掌上办、网上办等不见面服务逐步成为主渠道。深入实施数字人社建设行动,截至2024年底,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APP、电子社保卡等全国性线上服务渠道开通161项全国性服务。“十四五”期间,累计为群众提供不见面服务超过600亿人次。

市民张先生因工作调动,需要将养老保险关系从外地转入安徽滁州。听说滁州人社网办平台可以线上办理,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交转移接续申请。平台“数字员工”迅速响应,自动整合张先生的参保信息、身份材料等数据,仅用5分钟就完成审核。

“十四五”以来,人社部门大力推行异地办,畅通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开通网上申请服务,实现“一键申请,全程网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理时限由45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基本做到“无论你在哪里干、社会保险接着算”。2024年4月1日,人社部启动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2025年4月,全面组织推开,破解工伤人员往返“跑腿”报销医药费和垫资治疗等痛点,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十四五”以来,人社部门落实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推动“一件事”一次办,退休“一件事”关联事项实现集成办理。在黑龙江,可一次性办结退休审批、养老金申领、公积金提取等6个部门13项关联业务。有企业退休职工表示:“拿着身份证,只要10分钟就能办完,真是太省事了!”

办张社保卡要多久?立等可取。拥有社保卡能干什么?不仅能办理就业服务、领取养老金、看病报销,还可以买水买电、乘坐公交、游园观景。有网友赞道:“一卡在手,办事无忧。”

“十四五”以来,人社部门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目前,省级“一卡通”普遍实现,区域“一卡通”形成趋势,全国“一卡通”加速推进。社保卡申领、启用、挂失、补换等服务实现“跨省通办”。目前,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9亿人,其中11亿人同时领用电子社保卡。

人社服务全链条。目前,社保卡已经全面开通95项人社服务。在江西,高校毕业生小陈用社保卡登记求职、查询岗位信息。在浙江宁波,爱尔兰籍专家拿到宁波首张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与社保卡于一体的“聚英卡”,不仅用于工作许可查询,还可享受就医购药等社保服务。

民生领域广覆盖。“十四五”以来,人社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将越来越多的民生服务浓缩至社保卡中。全国已普遍实现持卡在本地和跨省异地就医购药,持卡乘坐公交地铁、借阅图书、进博物馆,30个省份可通过社保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等资金,29个省份可持卡进公园、景区购票,部分省份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专属用卡服务。

为提升便民化服务水平,“一卡通”国家标准发布实施,海南、广东、内蒙古、广西等14个省份出台“一卡通”立法,以法治方式推进“一卡通”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强化民生服务效能。

区域通用促协同。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立法,实现区域内78个居民服务事项“一卡通用”。京津冀联合编制“一卡通”应用场景目录,用覆盖区域1亿多居民的社保卡,串联起三地便民生活圈。川渝“一卡通”从基础民生服务延伸至文化生活领域,实现社保卡在两地超200家图书馆“通借通还”。

“社保政策暖万家,幸福日子万年长!”“生活有了保障,日子更有奔头!”群众的口碑,就是最大的褒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正在迈向新征程。


相关文章

河北:21条措施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河北:21条措施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近日,河北省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二十一条措施》,从增强就业公共服务效能、创新就业招聘服务形式、完善失业管理服务机制等多方面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公共服务可及性...

内蒙古乌海:“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让居民求职更便捷

内蒙古乌海:“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让居民求职更便捷

为切实解决群众“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就业服务中心打造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将服务阵地延伸到基层“末梢”、群众身边,更加精准地摸排就业需求、筹集就业岗位、匹配供需两端,让...

人社部门加快推进社保资格认证便利化

人社部门加快推进社保资格认证便利化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 姜琳)养老金、工伤补助等社保待遇享受资格认证,事关百姓的“钱袋子”,也关乎社保基金的安全。记者近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我国社保经办机构近年来通过信息比对、社会化服务...

实施数字人社建设行动,这样推进一体化办理!

实施数字人社建设行动,这样推进一体化办理!

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目前,人社部正在推进数字人社建设行动那么,如何推进一体化办理塑造数字化管理新体系?快来看看吧!以数字化推动政策精准落实支持建立高质量充分就业...

期待“点对点”返岗、“心贴心”服务更多

期待“点对点”返岗、“心贴心”服务更多

2025年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关于开展2025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的通知》明确:“开展返乡返岗‘点对点’运输服务。结合农民工节前返乡、节后返岗需求,强化运力保障和运输组织调度,根据需求...

2020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60%以上!疫情成为灵活用工发展催化剂

2020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60%以上!疫情成为灵活用工发展催化剂

近日,各省发布了针对灵活就业个人社保补贴的相关政策,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并交纳社会保险费的,可向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领社保补贴。补贴标准是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标准原则...

市场人才供给失衡,推进灵活用工的企业结构变化发展

市场人才供给失衡,推进灵活用工的企业结构变化发展

从事人力资源相关行业的人员不难发现现在人力资源市场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企业很难招到人,而另一方面各地还都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一直以来大家都在问,为什么招人这么难,但同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也是大有人在,...

四川达州:建设“零工角”促进群众就近就业

四川达州:建设“零工角”促进群众就近就业

四川省达州市聚焦灵活就业人员休息等候、信息获取等难题,建设社区零工角,提供快速对接、就业培训等服务,促进群众就近就业。今年以来,零工市场实现劳务对接2.4万余人次。建设服务站点。出台社区零工角标准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