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超半数企业有需求,灵活用工模式崛起迅速!

超半数企业有需求,灵活用工模式崛起迅速!

admin 5年前 3876 0

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从而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2020年,灵活用工的形式已经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需求,在其招聘平台上多个岗位灵活用工的需求增速超70%。

据调查显示,有55.2%的生活服务业商户有灵活用工需求。在有灵活用工需求的商户中,48.5%的商户需求比例为10%及以下,17.8%的商户需求比例为11%至20%。根据调查样本进行推算,目前我国生活服务业商户灵活用工需求比例约为12.8%,这意味着一家10人小店中便有1人为灵活用工。

疫情之后,调研显示生活服务业商户的用工规划中,有41.0%的商户表示会在疫情后增加灵活用工岗位。有三成以上的灵活用工从业者以灵活用工为补充收入来源,42.8%的从业者月收入高于5000元。在年龄分布上看,生活服务业灵活用工从业者以20-35岁的青年人为主,该年龄段从业者的占比高达82.2%。

目前,灵活用工岗位类型众多,其中,大部分灵活用工岗位较为基础,主要集中在服务峰谷效应明显、峰值时段用工需求大的服务员、保洁、骑手等岗位。对于员工来说:能够通过多种灵活用工的组合,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那么就能实现相对丰厚且稳定的收入。对于企业来说:灵活用工对企业来说首先带来的是成本降低。灵活用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与事”的关系,而不是“人与岗”的关系,这这对企业来说有着一定的成本优势。从业者通过灵活用工拓宽了成长边界。灵活用工将琐碎或低效的工作,通过平台进行高效处理,减少经营性支出。

ZYR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格局,国内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在互联网与科技发展之下,众多如服务、新零售、互联网等行业开始倾向多元化用工方式。以“零工”人员替代全职人员的“灵活用工”模式正在迅速崛起,灵活用工平台肩负着整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任,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未来发展趋势,及全面系统、实用高效的战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壮大,起着越来越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相关文章

解析企业对灵活用工平台的需求

解析企业对灵活用工平台的需求

  任何一家企业想要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人”这个因素,但是现阶段大部分企业都会面临着劳动力存量不足的压力。并且整个劳动力市场都面临着结构转型的情况。灵活用工是企业在现阶段解决这些压力的一个非...

湖北郧阳:“家门口”就业模式端稳“就业饭碗”

湖北郧阳:“家门口”就业模式端稳“就业饭碗”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始终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瞄准易地搬迁移民、村镇闲散劳动力、大龄人口等灵活就业群体,因地制宜打造“零工驿站”“零工超市”等“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通过岗位精准对接实现快捷就业,破解“...

全国网络零售额再创新高,看快递行业灵活用工

全国网络零售额再创新高,看快递行业灵活用工

央广网北京11月14日消息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1月1日到11日,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8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再创新高。但...

为什么说2019年是灵活用工迅速发展的一年?

为什么说2019年是灵活用工迅速发展的一年?

2019年是中国经济收入从“资本”型增长转为“运营”型增长的关键的一年。所有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都会经历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通常资本原始积累有两大红利:一、人头红利,主要针对的是制造业和房地产;二、...

如何看待灵活用工模式下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如何看待灵活用工模式下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疫情之下,市场用工方式悄然发生变化。但是在推动数据共享开放的过程中,有关数据责任划分、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难题亟待进一步探究。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兼职...

市面上有哪些灵活用工的企业?

市面上有哪些灵活用工的企业?

2019年七月依然过半,国家经济新常态形式下新出台的财税政策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由于政策的变化,国家的引导与扶持,灵活用工的企业发展也迎来了一个小高峰。那么对于企业而言,是否需要通过灵活用工来进行...

政策扶持:灵活用工对于稳就业、保民生意义重大!

政策扶持:灵活用工对于稳就业、保民生意义重大!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近日在北京调研灵活就业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稳就业...

新业态用工权益保障政策观察①:宁夏等探索界定三类劳动形态,上海遏制“以罚代管”

新业态用工权益保障政策观察①:宁夏等探索界定三类劳动形态,上海遏制“以罚代管”

2022年初,上海、安徽、陕西等地纷纷出炉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政策文件。事实上,在去年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各地“小试牛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