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现在还不了解灵活用工?那就真的来不及了!

现在还不了解灵活用工?那就真的来不及了!

admin 5年前 4958 0

上世纪20年代,面临人员成本不断攀升问题的美国Samuel Workman公司,为了更加高效专业的对接资源,首先创立了人才租赁模式。在随后的几年中,美国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因此得到飞速发展。由于灵活用工的本质是对社会零散、碎片化劳动力的充分利用。灵活用工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大发展,在亚洲,灵活用工同样受到追捧。

国内灵活用工由于起步较晚,早些年的运用比例并不多,但近年来呈爆发趋势,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让灵活用工的优势凸显出来。

灵活用工是指全日制劳动用工以外的用工形式,通常可以总结为以非全日制用工为代表的时间上的灵活;以劳务派遣为代表的雇佣形式上的灵活;以业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形态上的灵活;以平台型用工为代表的就业形式上的灵活。

时间、雇佣形式、服务形态和就业方式的灵活是灵活用工区别于其他用工方式的地方。灵活用工的常见操作流程为:

图片1.png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灵活用工行业包含新共享经济平台的服务形态。相对于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商的六大模块,灵活用工平台不仅能够改变雇佣关系,而且流程上可以分为供需对接、管理、交易和一站式服务四个阶段。具体来说,根据企业的需求,灵活用工平台将固定用工转变为经营模式,变传统的薪酬支付为报酬结算,并且提供税收代征。在现有的经济大环境下,灵活用工对企业而言是一种解压。

在一份小微企业调研报告中显示,企业经营的压力中员工工资占比达46%。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联合调研报告也显示,62%的中小企业认为首要压力来自员工薪资和五险一金。通过灵活用工平台企业可以降低用工成本,减轻企业压力。同时灵活用工模式对于个人而言,利用空余时间获取额外报酬也是一种收益补充。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和世界最大的用工市场。2020年世界经济格局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发生在用工市场上的灵活用工变革早已悄然发生,2019年之前灵活用工已经引发了不少关注。如今,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灵活用工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对于企业而言,早一刻通过灵活用工调整用工结构,就能让自己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多一份胜算!

相关文章

灵活用工平台任务是企业未来发展变革的助推器

灵活用工平台任务是企业未来发展变革的助推器

目前,大部分人对于工作的概念还是停留在“岗位”“职位”之上的,也就是雇佣关系,但是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时候固定岗位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是解决不了一些问题的。比如企业的一些临时性的工作...

灵活用工先发优势让企业持续享受市场红利和规模

灵活用工先发优势让企业持续享受市场红利和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的回暖,企业内部由扁平化向灵活用工管理方向变革,不少企业也将组织目标的工作进行重新调配,并开始找寻哪些工作任务可以外包,哪些工作项目...

社保入税后,让我们来谈谈政策调整对用工模式的影响及应对方案

社保入税后,让我们来谈谈政策调整对用工模式的影响及应对方案

      社保入税政策从2019年就开始实施了,随着政策的变化,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进入职场、二胎开放等一系列的政策和人员代际变化等等因素给...

人力资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新方向——灵活就业人工匹配

人力资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新方向——灵活就业人工匹配

看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局谋划: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自主创新需要加快...

现代科技催生灵活用工平台发展

现代科技催生灵活用工平台发展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剑锋针对灵活用工模式发表观点:“企业可通过外包的形式拥有人才:需要时用,不需要时将人才交给需要的人去用———这就是精准的配置,它解决了企业冗员和工作量不...

透过失业率看灵活用工平台发展

透过失业率看灵活用工平台发展

据失业统计数据显示,8月台湾失业率为3.89%,比上月增加0.07个百分点,为近24个月的最高点,8月总失业人数为46.6万,较上月增加约9000人。其中,因“工作场所业务紧缩”而失业的人数大幅增加,...

盘点2020年中的灵活用工企业

盘点2020年中的灵活用工企业

随着灵活用工逐渐明朗,不少企业尝试用工方式,成为解决特定需求、破解用工难题的新方式。据新华社报道上海某电餐厅的服务员同时兼任外卖配送员、货车司机“临危受命”送5G信号进西藏、滴滴司机兼职保险查勘员……...

6月起你的收入或将多一笔钱,而通过灵活用工平台则能赚得更多

6月起你的收入或将多一笔钱,而通过灵活用工平台则能赚得更多

对于广大劳动者,特别是户外劳动者来说,进入六月则意味着将增加一项新的收入——高温津贴。根据2012年6月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包括35℃)高温天气从事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