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安徽:发布《数字经济人才培育方案》

安徽:发布《数字经济人才培育方案》

admin 1年前 997 0

近日,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印发《安徽省数字经济人才培育方案(2024—2027年)》,力争用4年时间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经济人才队伍,提升数字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度,推进“安徽制造”向“安徽智造”转变。到2027年,累计培育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30万人以上,数字技能人才20万人以上,

实施培育工程,赋能产业发展。根据《方案》,安徽将围绕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数字经济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量子信息、空天信息等安徽省数字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加强急需紧缺人才有效供给。

创新评价机制,构建竞赛体系。《方案》明确,安徽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逐步构建数字经济职称专业体系,增设网络安全工程、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量子通信和人工智能等专业。突出数字企业用人主体地位,授予龙头、链主企业人才职称自主评审权。进一步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对符合条件企业聘评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可直接申报相应专业的高级工程师。

打造优质平台,健全激励机制。《方案》提出,安徽将加快建设数字人才载体平台,共建长三角地区“数字人才培养基地”,开发一批标准规范、培育一批数字人才、组织一批技能大赛,实现各数字领域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覆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围绕做大做强主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集孵化器和加速器于一体的创客空间。健全数字技术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数字经济领域事业单位落实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落实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数字经济人才特点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搭建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培育发展一批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为数字人才流动、求职、就业提供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


相关文章

江西宜春:供需高匹配 百姓好就业

江西宜春:供需高匹配 百姓好就业

江西省宜春市围绕破解人力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难题,积极探索构建供需高效匹配制度,着力提升就业质效。构建广覆盖就业服务平台,夯实供需匹配信息基础完善线下服务平台,满足“就近办”。宜春市建成1400余个5+...

就业回暖升级,灵活用工成“刚需”

就业回暖升级,灵活用工成“刚需”

2020年以来,网络兼职、远程办公等新经济像一股新力量突然崛起,数字化就业、灵活就业、共享员工等新型就业形态大量涌现,劳动者就业选择更多样,就业方式也更灵活。灵活用工,“灵”在不拘泥于工作单位,可以做...

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参保、领补贴 山西省人社部门作出详解

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参保、领补贴 山西省人社部门作出详解

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参保及领取补贴?12月2日,省人社厅就相关热点问题作出详解。  灵活就业人员包括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从业人员。  参保方面,灵活就业人员可选择在户籍地或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

探索 | 利用人工智能开展高质量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工作的路径探讨

探索 | 利用人工智能开展高质量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工作的路径探讨

文 | 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副处长  李程规范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高度重视并出台相关文件进行规范,但部分企业仍存在一定风险。为营造良好...

灵活用工已成为新就业形态的中流砥柱

灵活用工已成为新就业形态的中流砥柱

当前,我国就业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用工方式明显增多。灵活用工非标准的劳动关系已成为就业常态和趋势。关于“新就业形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对...

北京:发布公共就业服务平台2.0版

北京:发布公共就业服务平台2.0版

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近日举办“2025年北京市春季大型现场招聘会”,300余家重点企业提供了近万个岗位。现场同步举办了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北京)智库成立仪式;发布了“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找活变接活 求职有保障 ——青海西宁城中区用“1+3+N”模式打造零工驿站

找活变接活 求职有保障 ——青海西宁城中区用“1+3+N”模式打造零工驿站

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人社局通过“青海e就业”品牌创建工作,以“一个零工驿站、3大服务功能、N个零工服务点”的“1+3+N”模式,打造城中区零工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实现用工与务工的供需精准对...

山西太原:“一站式”化解矛盾 “零距离”服务群众

山西太原:“一站式”化解矛盾 “零距离”服务群众

山西省太原市聚焦企业和群众多元法治服务需求,持续拓展纠纷化解渠道,积极探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新模式。全市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入驻综治中心,开启劳动争议化解与社会综合治理融合发展新篇章,不仅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