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为重点人群就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为重点人群就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admin 6个月前 737 0

着力稳岗扩岗,完善支持体系,为重点人群就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最近,各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继续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人群提供就业支持。安徽宣城为2024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湖南举办全省农民工工作培训班和家政职业经理人培训班,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重庆万州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让更多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稳住重点就业人群,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当前,就业大局整体稳定,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但压力仍然存在,部分群体、行业就业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为此,要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着力稳岗扩岗,完善支持体系,为重点人群就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面。做好就业工作,要深挖就业“蓄水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发更多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发挥所学所长的岗位,为他们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舞台。积极开拓新的职业序列,鼓励进入新业态就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及时跟进发布重点产业的人才清单,组织招聘活动。落实基层就业保障政策,让青年在基层成长成才。

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空间。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出一批适应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的新职业。通过政策倾斜,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提升农民工和脱贫人口的专业技能。

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畅通线上、线下失业登记渠道,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完善相应的援助政策。创建就业帮扶车间,把公益性岗位设置为安置就业的兜底性措施。搭建零工驿站,快速匹配劳动力供需方,吸纳困难人员就业。

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随着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就业环境在持续改善。我们要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快完善支持体系,努力实现重点人群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陆凡冰

 


相关文章

我国灵活用工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有望成为新经济支柱

我国灵活用工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有望成为新经济支柱

人社部等多部门:我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左右,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社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农民工就业创业相关举措情况。“我国灵活就业从业...

数字赋能打造共享员工新模式,灵活用工帮助企业快速转型

数字赋能打造共享员工新模式,灵活用工帮助企业快速转型

在新形态下共享经济的背景下,很多企业渐渐走上了转型的道路,人力资源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机遇。在这种企业的转型中,大家慢慢把视线从传统的用工模式转换到一种新型的用工模式——“灵活用工...

当下社会灵活用工为什么这么火热

当下社会灵活用工为什么这么火热

随着灵活用工平台的产生,自由职业者的工作种类不断丰富多样,出现更多新职业诸如网红主播、外卖小哥等自由职业类型,使得自由职业者的占比不断走高。灵活用工方式源自于各类企业需要灵活的调整员工数量来缓解企业在...

从“时”与“势”中把握灵活用工发展新机遇

从“时”与“势”中把握灵活用工发展新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共享经济的高速发展,服务行业、新零售行业、互联网行业都开始趋向于多元化的用工方式。当下灵活用工平台成为人力资本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很多企业正在借助灵活用工平台实现转型,以适...

看灵活用工如何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看灵活用工如何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统计数据显示,2019财年,在78家上市的日本地方银行中,有54家利润下滑,占到总数的七成。为防止企业倒闭,日本银行职员操碎了心!在展会上,各家银行的高层负责人亲临现场,推出了为企业经营者及其接班人帮...

杭州|数智赋能劳动用工“一类事”改革 让增值服务更主动、更精准

杭州|数智赋能劳动用工“一类事”改革 让增值服务更主动、更精准

2023年,杭州市聚焦企业在劳动用工过程中招工难、用工难、留工难等问题,利用数智赋能,打造办事全链路、数据全量化、应用全贯通的热带雨林式增值服务生态。已为企业提供“一类事”政务服务192万余件。办事全...

灵活用工可以有效缓解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灵活用工可以有效缓解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近几年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渐成熟,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上能够承担更大的压力,所以中国的企业薪酬管理一直是以降本增效为主,但是他们往往面临投资付出大的局面。基于这样的情况,企业无论是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在基础设施、...

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

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