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稳岗、减负……人社部多政策助民企发展

稳岗、减负……人社部多政策助民企发展

admin 2年前 1190 0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不久前印发“关于强化人社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从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加大社保惠企力度、扩大技能人才供给、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说,专门下发通知进行部署,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民营企业发展堵点、痛点的及时之举。

通知要求突出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我们引导各地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就业创业等各项涉企政策,强化倾斜支持中小微企业政策导向,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实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要求及时将专精特新、涉及重点外资项目等民营企业纳入重点企业清单,强化民营企业公共就业服务。”运东来表示。

“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轻装上阵,十分关键。“我们将加大社会保险惠企支持力度,降低民营企业用工成本。”运东来介绍,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5年底,对不裁员、少裁员的民营企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实施。

针对民营企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通知突出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提出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举措,强化民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人社部门为民营企业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或“直通车”,畅通民营企业技术人才评价渠道;同时将相关人员纳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推荐选拔范围,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为提升民营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通知提出,各地要进一步打破户籍、身份、档案、所有制等制约,做好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社会保障工作衔接,促进各类人才资源向民营企业合理流动、有效配置。据记者了解,多地人社部门强化公共服务有序衔接,配合相关部门将民营企业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范畴,在积分落户、购(租)房、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倾斜。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立足部门职能职责,建立常态化服务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深化涉企‘一件事’集成改革,有序衔接公共服务,努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运东来说。


相关文章

灵活用工对员工意味着什么?

灵活用工对员工意味着什么?

灵活用工对人们的影响取决于你从事哪种类型的工作。灵活用工是一种技能经济,所以技能型劳动者会是鱼与熊掌兼得的大赢家。他们的技能优势让他们可以拿到高薪,并享有最好的机会去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活,创造自己的未来...

“加快承接服务外包能力建设、推动平台转型升级”灵活用工发展正当其时!

“加快承接服务外包能力建设、推动平台转型升级”灵活用工发展正当其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确定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措施,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并且部署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等各项工作安排。“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扩大就业。”李克强总...

全国税务系统认真收听收看追悼大会 沉痛哀悼深切缅怀江泽民同志

全国税务系统认真收听收看追悼大会 沉痛哀悼深切缅怀江泽民同志

12月6日上午,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全国税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形式,认真收听收看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沉痛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职由人灵活用工平台对企业和劳动者的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职由人灵活用工平台对企业和劳动者的价值

2020年2月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和全国工商联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人社部发〔2...

经济回暖的背后是灵活用工走向常态化

经济回暖的背后是灵活用工走向常态化

记者注意到,自新冠肺炎爆发后,以带货主播、电竞选手、网约摄影师、快递小哥等为代表的灵活用工岗位受到青年追捧。这些工作外表看起来很光鲜,甚至收入是普通白领的两三倍。与之同步发展的,是灵活用工渐渐走进人们...

选择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灵活用工税务筹划,为企业创造价值

选择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灵活用工税务筹划,为企业创造价值

人力资源工作,包括岗位需求分析、人才招聘、人才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员工关系、员工发展、人才配置等几大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由人力资源公司向企业或个人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会根据需要,将...

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化需要灵活用工平台

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化需要灵活用工平台

2019年下半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市场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全职用工市场”中逐渐分化出“灵活用工市场”。因为很多雇主发现采用原本固定的劳动关系模式,很难让企业快速在全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