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就业结构?国务院发文称积极应对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就业结构?国务院发文称积极应对

admin 1年前 1050 0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凝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合力等方面,作出二十四项安排。

其中,《意见》第二十三条提到,“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今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对就业的影响也引发了关注。在不少专家看来,虽然人工智能对部分岗位带来了冲击,但其应用场景还有诸多想象空间,未来会带动就业结构升级,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深刻转型。

微信截图_20241012171135.png

技术升级带来新质就业

对于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南都记者,“其实不只是人工智能,如今工厂用机器替代人力是非常普遍的,相比于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对岗位的影响更大,企业要降本增效,势必要降低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就会考虑用机器代替人工。”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新的岗位。经济学家余丰慧告诉南都记者,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些技术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创新产品与服务,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创造了大量新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智能制造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的人工智能,带来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正在创造新质就业。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法学研究中心主任郑飞告诉南都记者,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替代一些传统岗位,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具有吸纳效应,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和新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新的产业,从而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例如因人工智能产品应用而衍生的产品维护岗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也表示,人工智能也有创造新岗位的潜力。虽然人工智能替代了一些传统岗位,但也创造了大量的新兴职业,如人工智能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机器学习专家等。他还提到,人工智能会影响就业结构,“传统产业在引入AI技术后,将更多依赖高技能人才,要求劳动力具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能力。这就对就业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冲击。”

今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联合发布19个新职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也位列其中。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平台,包括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小米汽车、滴滴等多家企业热招无人驾驶相关岗位。尤其是萝卜快跑,在招聘自动驾驶安全员时还更为偏向有驾驶网约车经历的人,招聘条件中明确表示有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客运经营或货运经营的优先录用。

据了解,自动驾驶安全员的主要职责包括数据跟踪与采集、问题记录与反馈、紧急情况处理等,这些职责对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信通院资深专家、人工智能与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数字经济与网安生态智库资深专家何霞表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催生新的职业需求,如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测试、维护人员,以及车联网服务、智能交通管理等新兴领域的专业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需帮助现有劳动力掌握新技术,社保体系需跟上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提出,人类应对岗位替代的两条根本出路,迄今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一,人力资本依然是抵御AI冲击的底气,但是人类需要知道自身的所长和所短,把扬长避短作为AI时代人力资本培养的基本策略;第二,社会福利体系仍然是根本性的托底制度,而且履行此类功能的物质条件日益增强。

余丰慧认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对这一挑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供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现有劳动力掌握新技术,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建立更加灵活的社会保障体系,为那些因技术变革而失去工作的人员提供失业保险、职业转换指导等支持,减轻其生活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政府还应该通过减税降费、资金扶持等方式,激励企业投资研发和技术创新,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加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确保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健康发展不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比如制定合理的数据隐私保护政策,防止算法歧视等现象的发生等。

郑飞也提到,应该通过完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政策、建立灵活的就业保障机制、构建协商机制平台等措施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除此之外,“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人机合作都可从实践层面缓解人工智能对就业产生的压力。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作将成为常态,我国应积极探索人机协作的新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促进人机和谐共生。”

张成刚说,对于人工智能行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也应该抓住,“加强高校AI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增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培养高水平的AI人才。引导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医疗业等传统产业融合,创造更多AI技术应用型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就业,《意见》也指出要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及时发布新职业。

此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曾表示,19个新职业的发布,对于开发就业岗位,引导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就业创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批19个新职业,紧紧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等要求,突出数字化、绿色化、生活化,反映了新技术、新趋势、新需求的发展变化。(上游新闻 杨昕华)


相关文章

让数字政务兼具速度与温情

让数字政务兼具速度与温情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政务服务正经历一场从窗口效率到治理效能的深刻变革。近日,江苏省无锡市的“数字人矩阵”实现政务服务“7×24不打烊”,湖南省长沙市开设10个夜间办证专场解决群众“时间差”难题。两地举...

零工市场新阵地 数字赋能新引擎 ——河北省全力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

零工市场新阵地 数字赋能新引擎 ——河北省全力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

▲今年7月,石家庄零工市场举办线下招聘会。▲今年6月,邢台市零工市场工作人员在为劳动者介绍工作。▲今年9月,京津冀晋蒙鲁公共就业服务联盟成立。今年以来,河北省人社厅依托全省就业“一库一平台”,积极构建...

陕西西安:灵活就业人员办理退休可刷脸

陕西西安:灵活就业人员办理退休可刷脸

不用来回跑,线上“刷脸”就能“一站式”办结所有业务。自2023年10月12日起,陕西省西安市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2023年到龄人员,可通过陕西社会保险APP自助申请办理退休,实现“随申...

互联网+灵活用工平台价值思考

互联网+灵活用工平台价值思考

 如今,我国经济已经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的特征包括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国正在经历转型时期,在这样的时期之下,企业也正处在一个外部经...

好消息!多举措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好消息!多举措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若干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和群众收入。具...

四川达州:建设“零工角”促进群众就近就业

四川达州:建设“零工角”促进群众就近就业

四川省达州市聚焦灵活就业人员休息等候、信息获取等难题,建设社区零工角,提供快速对接、就业培训等服务,促进群众就近就业。今年以来,零工市场实现劳务对接2.4万余人次。建设服务站点。出台社区零工角标准化建...

黑龙江:18条措施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黑龙江:18条措施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近日,黑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18项服务举措,进一步健全均等普惠...

看新职业风口下的灵活用工领跑新就业

看新职业风口下的灵活用工领跑新就业

针对灵活就业,政府发布多条意见在审批管理、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新就业形态方面,主要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动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发展。政策一出,不少企业紧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