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零工市场新阵地 数字赋能新引擎 ——河北省全力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

零工市场新阵地 数字赋能新引擎 ——河北省全力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

admin 4个月前 482 0


▲今年7月,石家庄零工市场举办线下招聘会。



▲今年6月,邢台市零工市场工作人员在为劳动者介绍工作。



▲今年9月,京津冀晋蒙鲁公共就业服务联盟成立。

今年以来,河北省人社厅依托全省就业“一库一平台”,积极构建直通式、数字化灵活就业市场体系,坚持公益性、普惠性、灵活性、兜底性服务定位,分类培育综合性零工市场,行业性、专业性零工市场和零工服务站点。截至目前,全省建成零工市场367个,累计服务210万人次。

强化全域服务 打造贯通式线下“大市场”

自衡水市深州新聚丰零工超市成立以来,零工超市领办人苏曙已习惯于每天收集汇总企业用工及短工、零工、兼职等各类用工信息,及时在微信群内更新。

“自去年以来,我通过微信群推送、线下介绍等方式,发布各类岗位信息520批次,服务36家企业,成功稳定就业96人,对接零工零活475人次,帮助我们村和附近村的乡亲们农闲时打零工增加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苏曙说。据介绍,新聚丰零工微信群内已有860余人,群内共享的用工信息成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面对数量庞大、主体多元、需求多样的零工就业群体,河北省积极打造零工就业服务平台,全力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

在秦皇岛市,248个零工就业服务驿站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就业供需桥”。

“我们在人口规模较大、零工人数较多、小微企业分布密集的乡镇、街道、社区建立就业服务站,让岗位信息由‘散’到‘聚’,服务对接由‘远’及‘近’。同时,组建1800多个微信就业帮扶群,随时推送招聘求职最新信息,覆盖248个乡镇(街道)、村(社区),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零距离公共就业服务。”秦皇岛市零工市场工作人员张新介绍。

河北省坚持“以人社部门为主导、以企业高校为载体、以商业超市为依托、以社会机构为辅助”,一体规划、分级布局,搭建省市县联动、上下贯通的直通式服务市场。采取“市枢纽市场+县域分市场+村庄/社区/劳务品牌工作站”的模式,点面结合构筑15分钟就业服务圈。在零工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的地方,设立市县级综合零工市场;在用工行业集中、岗位需求相似的产业园区,设立行业零工市场;在用工需求分散、人员规模较小的村和社区,设立零工服务站点。同时,围绕灵活就业人员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涵盖就业援助、创业扶持、求职招聘、人才服务、职业指导、权益维护等功能在内的全领域就业创业服务,提供候工休息、平价超市、工具借用、行李寄存等多功能便民服务,为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搭起一座座“暖心桥梁”。

强化数字赋能 建设全天候线上“云平台”

当传统零工市场还停留在“线下揽活”“人找工作”的阶段时,定州市的“灵工邦”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已为280余个用工单位、2万余名劳动者注册发布用人和求职信息,搭建线上零工市场。

“定州市零工市场建设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政府扶持与市场激励相结合,与有实力的第三方机构合作,通过数据智能匹配分析,实现了招聘岗位信息推送智能化、精准化。劳动者通过线上零工市场就业的,工资由平台统一发放,有效杜绝拖欠工资现象。平台为劳动者购买工作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降低职业伤害风险。”定州市就业服务局工作人员闫玉哲介绍。

结合全省就业信息“一库一平台”建设,河北省搭建联通政府、灵活就业人员、用工企业、第三方运营机构的数字化就业服务云平台,实现全辖区零工市场信息联通、高效对接。各地人社部门构建数据分析强引擎,开发云档案大数据平台、企业用工管理平台等10个系统,推出一批“找工作”“淘岗位”“云零帮”等求职招聘小程序,配备就业服务专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信息主动采集、人岗动态匹配、市场精准反馈”。

石家庄灵活就业市场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县域与乡村相结合、政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安排云端就业服务专员队伍为劳动者提供一对一精准劳务撮合服务。同时,当地的灵活就业云平台和各服务站专属小程序等数字化平台,实现信息采集、人岗匹配、市场反馈等诸多功能升级,让零工市场从“人找工作”转变为“工作找人”。

“我们通过云平台为灵活就业人员建立求职云档案、配发信用工作证,确保灵活就业人员工资及时发放,保障其劳动权益,让灵活就业人员安心工作。”石家庄灵活就业市场工作人员吴晓军表示。

河北省建立求职人员云档案,秉承“一次注册、服务终身”的理念,实时抓取每一位求职者的身份年龄、专业特长、就业去向登记、求职经历等信息,精准画像、一人一档,为每名求职者建立数字就业模型。同时,完善企业用工数据链,为用工企业提供从发布岗位到劳动报酬在线支付、从预制分类合同到任务完成评价、从合规用工咨询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全链条在线用工服务。

强化服务效能 打造家门口就业“快车道”

开展直播带岗、提供暑期实习岗位……今年以来,磁县依托高标准建设的零工市场,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磁县围绕灵活就业人员充分就业,引进社会力量,依托灵工邦互联网综合服务技能交易平台,高标准建设零工市场。磁县零工市场创新招聘服务模式,通过‘磁县就业’抖音号开展零工夜市直播带岗活动。”磁县零工市场负责人郭延江表示。自今年5月运营以来,磁县零工市场共服务县内外中小企业512家,发布岗位1723个,帮助实现就业628人次;为大学生提供暑期实习岗位65个、志愿服务岗位26个;县零工市场平台注册人数近5000人,发放政策宣传页惠及群众13500余人次。

这是河北省持续完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举措的缩影。河北省充分发挥大数据共享互通的信息化优势、灵活就业市场体系全覆盖的点位优势,打通灵活就业人员家门口就业快车道。

在邢台市,零工不仅有活干、有钱赚,其劳动权益保障力度更强。今年以来,邢台市推出“双零助就业”行动,即推进零工市场建设促进就业、推广“零工宝”保险项目保障就业,让用人单位“招工有途”“安心用人”,让零工人员“就业有助”“安薪无忧”。目前,该市已实现一县一个零工市场,90%的乡、村已推广覆盖“零工市场综合服务平台”。

河北省依托零工市场,强化就业服务效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建立统一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主动公开服务项目、办事指南、服务热线和投诉举报渠道等事项,配备便民招聘智慧终端设备,实行无纸化办公。遴选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好的专业人士,组建云端就业服务队伍,目前已认证就业服务专员2000人。加强常态化能力培养,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轮训,解读就业创业政策,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通过线上云平台,提供足不出户的就业服务;通过线下大市场,就近提供个性化服务。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线上签约,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提供签约、保存、查阅、调用等全周期保障服务。开辟“我要投诉”服务模块,实现即时推送、快速化解,让就业服务更暖心、更贴心。

本文图片由河北省人社厅提供


相关文章

个体经营与企业用工改革的最佳结合——灵活用工

个体经营与企业用工改革的最佳结合——灵活用工

近几年,灵活用工潮正在中国涌现,相关数据显示,注册并应用了灵活雇主模式的企业已超百万家,2015-2019年4年间我国灵活用工比例复合增长率超过50%。这说明,数字经济催生的新时代在带来产业变迁的同时...

人力资源服务业灵活用工方案创造巨大价值,发展前景广阔!

人力资源服务业灵活用工方案创造巨大价值,发展前景广阔!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门类,根据统计,2022年,我国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3万家、实现营业收入2.5万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59.1%、27.6%,较10年前分别增长2.2倍、4.4...

从灵活用工趋势看中国经济的未来

从灵活用工趋势看中国经济的未来

在改革开放40多年时间里面,中国始终保持着全球领先的生产增速,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保持全要素生产率的高增速。分析了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灵活用工趋势很大程度会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需求情况...

为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税务总局介绍退减缓免税费政策落实进展

为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税务总局介绍退减缓免税费政策落实进展

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及接续政策分批推出,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家税务总局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退减缓免税费政策落实最新进展。全...

常德市澧县:让零工“小市场” 成为就业民生“大舞台”

常德市澧县:让零工“小市场” 成为就业民生“大舞台”

近年来,常德市澧县以零工市场品牌化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造零工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县域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目前,全县共建设零工市场(驿站)30家,服务就业群众达到3.2万人...

灵活用工最新报告出炉,灵活用工将成为中国未来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灵活用工最新报告出炉,灵活用工将成为中国未来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中新网发布消息称,根据线上发布的《中国企业灵活用工全景路线图研究》(以下简称报告),83.3%的企业有灵活用工需求,73.2%的企业正在使用灵活用工,还有18.4%的企业计划在1-2年内使用灵活用工。...

中国灵活用工趋势持续上升,未来市场潜力无限!

中国灵活用工趋势持续上升,未来市场潜力无限!

近日,新华网在一则调查新闻中指出,83%的受访企业有灵活用工需求,73%的受访企业正在使用灵活用工,还有18%的受访企业计划在一两年内使用灵活用工。由这些数据可以显示出,我国灵活用工正处于上升趋势,并...

安徽安庆:全力推进“家门口”就业

安徽安庆:全力推进“家门口”就业

安徽省安庆市目前出台促进“家门口”就业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100个以上“家门口”就业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达75%左右,留宜就业率达到3...